跳到主要內容區

唱出在地情 傳承戲曲魂

唱出在地情  傳承戲曲魂

俞松伯 老師

    台灣第一台歌仔戲藝術胖卡專車「梨猿號」近年來走訪各地校園,突破戲曲同溫層,將傳統藝術與年輕世代牽起緣分。這輛吸睛的胖卡不僅是舞台,更是一座流動的劇場教室,至今已巡迴演出超過142場,吸引超過32,000位學童與民眾投入歌仔戲的世界,讓臺灣戲曲文化在現代校園中重新發光。

    本學期,慧燈中學有幸成為其中一站,學生們參加了由「歌仔上青」主辦的歌仔戲體驗活動,展開一場深具文化意涵的傳統藝術之旅,活動由悟遠劇坊團長簡育琳與執行長林紋守親自指導,帶領學生從零開始學習歌仔戲的唱唸技巧與表演身段。透過課堂中「說、學、逗、唱」的引導方式,學生們一步步認識歌仔戲的角色行當、基本唱腔與動作指法,初步了解這門融合文學、音樂與戲劇的複合藝術。

    在講師與助教們的帶領下,學生們學唱了多首具有代表性的曲目,包括節奏明快的《身騎白馬》、為慧燈校慶量身打造的《慧燈生日快樂歌》,還有耳熟能詳的民謠《丟丟噹》與《五工工》,原本對傳統戲曲感到陌生甚至距離感的學生,在一次次的發聲練習與合唱中,逐漸唱出了感情,也唱出了信心。尤其在課程尾聲,學生分組錄製影片,參與「歌仔上青──全國歌仔戲比賽」的選拔,平日較為害羞的同學,也為了團體榮譽與自我挑戰,勇敢站上鏡頭前唱出自我。過程中,助教們不僅協助錄音、報名與紀錄,最後還剪輯成一支活動錦集影片,留下珍貴的文化學習回憶。

    對慧燈中學學生來說,這不只是一堂特別的課程,更是一場「文化的初戀」,從陌生到投入,從學唱到敢唱,學生們不僅學會了歌仔戲的基本功,更在體驗中體會到臺灣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傳承價值。透過這次活動,歌仔戲不再只是電視上、廟會中才見得到的傳統戲劇,而是轉化為貼近青春、活潑又富創意的藝術表現。相信在這樣的推廣下,會有更多青年學子唱出對土地的情感,讓歌仔戲這門寶貴的文化資產繼續在每個角落發光、被看見。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