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慧燈勇奪2024思源STEM創意大賽桂冠!
賀 慧燈勇奪2024思源STEM創意大賽桂冠! 呂子琦 老師
在慧燈任教期間,我指導過許多學生參加大小科學競賽,這些過程讓我收穫頗豐,無論是對學生或是我自身的成長,都是巨大的養分。尤其這三年,我積極培訓學生團隊參加「思源STEM創意大賽」,在比賽中屢次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五個隊伍囊括一次銀牌獎(2023)、兩次銅牌獎(2022、2024)、兩次優等獎(2023、2024)及其它特別獎,這些成就不僅是對學生努力的肯定,也是我作為指導老師的榮耀。 參加這項競賽的同學們大多數是學校中成績優秀、名列前茅的學生,這使他們在比賽初期充滿理想,然而,隨著比賽的時程演進,他們逐漸發現現實中卻是困難重重。這幾年的學生在初期都容易出現幾項通病:首先,對生活當中的各式各樣材料及其屬性的認知不足,導致無法挑選適當的材料來製作道具。例如,製作的道具強度不足,容易損壞,或者無法呈現理想的實驗結果。這一問題影響了他們在準備比賽中做測試的效率而感到挫折。其次,學生們對於科學的再現性與穩定度無法確實掌握,這使得實驗容易失敗。儘管他們了解相關的科學原理,但在實驗過程中,許多變數和隱性變因使得結果無法穩定。這種情況也常常讓學生感到困惑,並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但事後檢討,看來都是一件好事,沒有失敗就沒有成長空間! 從每年的3月公告競賽主題開始,我們便進入準備階段。4月到5月初,我們的首要任務是產出關卡說明書,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們細心研究主題,找到適合的實驗內容,並將實驗與意象融合,設計出一個個的裝置或道具。隨著初賽繳件的日期臨近,學生們的投入也隨之提升,架構也日益完整。 如果幸運地能夠進入複賽,接下來的6月和7月初更是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實驗時間。尤其七月初的暑假,學生們幾乎必須放棄假期來進行各項測試與實驗。最具挑戰性的是將原本關卡說明書的文字轉換成具體裝置,最終還需要將這些裝置串連成的關卡拍成影片上傳,這不僅考驗了學生的創意和技術能力,也要求他們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小細節都需精心打磨,因為這將影響我們能否順利進入前十六強,並最終參加全國決賽。 這項比賽所需要的知識,除了少部分在過去國高中的自然學科中學過,更多來自於大量觀摩他人作品來改良成合適的內容,學生們運用創意和手作能力來完成相關道具以展現其科學原理。在實作過程中設計出許多獨特且富有創意的道具,這樣的過程正是參賽學生深入理解科學原理的運作與實質的收穫。 在這個過程中,面對時間的壓力和實驗的挑戰,我經常鼓勵學生們保持耐心和毅力。透過不斷的嘗試克服了各種困難,從一開始的懷疑和不安,逐漸轉變為自信地展示作品,這三年的指導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力量。學生們在競賽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還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信心以及對科學的熱愛。看到他們在決賽舞台上自信地表現,分享自己的研發成果,無論是否獲得甚麼獎項,都讓我感到無比欣慰。 總結來說,這段競賽之旅讓大家都能學習到:成功的背後是無數次的努力和堅持。未來,我期望還能繼續陪伴更多有心有遠見的學生一起探索科學的奇妙世界,如果你對參加各項科學競賽有興趣,也歡迎大家有空來創客中心互相交流,讓我們在這條道路上共同成長。
戴瑋葶
國三會考後的暑假,原本應該是周遊四方、放鬆心情、暫時遠離課業壓力的三個月,然而,我們六人在子琦老師的帶領下,早在會考前便毅然決定參加這場從五月持續到八月的「PIDA 2024思源STEM創意大賽」。 感謝願意犧牲時間的子琦老師,他不僅全程指導,還陪伴我們一路克服挑戰,最終在全國總決賽中奪得銅牌。如果沒有他的幫助,我們可能早在初賽就被淘汰了。老師經常為了解決我們的問題熬夜到凌晨,他豐富的經驗和知識,成了我們前進路上最堅實的後盾。 我也要感謝我的隊友們,在準備過程中,我們包容彼此因無法到校而面臨的困難,並依然全力為團隊付出心力。我們在炎熱的太陽下騎著自行車奔波,運用各自的想像力、創造力和手作能力,在實驗室與創客教室中為比賽奮鬥,感謝你們的共同努力!
吳佩錡
非常榮幸能在2024思源創意大賽中獲得銅牌獎。首先,衷心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呂子琦老師,沒有他的協助,我們無法順利完成這次的比賽。 這次比賽讓我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在學校,我們通常只是學習課本上的實驗結果,但這次的比賽讓我們有機會親手進行實驗。透過實際操作,我發現很多看似簡單的步驟,如藥劑調配、道具維修等,都遠比課本上呈現的要複雜。有時,甚至微小的氣溫或濕度變化都可能導致實驗出現誤差、甚至失敗,這讓我們更加體會到,一項偉大的實驗或發明,都是科學家經歷了無數艱辛與努力造就的。 此外,這次經驗也讓我們深刻理解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承擔了不同的任務,並在彼此需要時伸出援手,這樣才能更高效地達成目標, 雖然過程不輕鬆,特別是在決賽前一週,我們每晚都要進行排練,從道具佈置、錄影到裝箱,反覆練習,確保在決賽時不出紕漏。但這段辛苦的經歷讓我收穫頗多。在決賽當天,我們還面臨了許多突如其來的挑戰,從舞台上與主持人的互動到回答評審的提問,都考驗了我們的臨場反應與應變能力,我們學會了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冷靜、有條不紊地表達內容。 最後,再次感謝呂子琦老師的悉心指導,以及所有隊員的堅持與團結,這才使我們取得了如此非凡的成果。
周家緯
首先,我要感謝指導老師呂子琦老師在整個過程中的悉心指導,還有與我一同參賽的同學們的努力,讓我們能夠取得這次豐碩的成果。當初參加這次科學創意競賽的動機,來自於我想要豐富自己的學習歷程,同時學習更多新知識。 在準備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挑戰,尤其是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設計中,以及如何在短時間內不斷改進方案,每次挑戰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讓我們更加深入理解科學概念和實驗方法。尤其是在團隊合作方面,我們學會了如何有效溝通與分工合作,這使得我們的作品更加完善。 雖然最終成果還有一些缺陷,但我認為我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即使這次沒能獲得金牌,我們仍然收穫了許多寶貴的知識與經驗,我們也計劃在明年再次挑戰金牌,力求更好的表現。 未來,我們希望能夠繼續運用這次比賽中學到的經驗,持續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李承澤
從四月聽到有「思源創意大賽」這個比賽開始,加上老師的介紹,我逐漸對這項競賽產生了興趣,於是毫不猶豫地與其他同學組隊參加。會考結束後,除了放鬆心情,我們也開始著手準備比賽,剛開始時,我們對作品的構想並不多,再加上是第一次參加這類競賽,因此每天的進度並不大,有時甚至完全停滯。不過,隨著時間推進,我們終於完成了第一件作品──「黑洞模型」,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笑容和自信,這也讓我們對後續的作品充滿了信心。 國三畢業後,我們有了更多時間,每天都忙碌於創客教室,有時甚至到晚上七、八點才回家。每當實驗成功,我們都倍感振奮,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努力,雖然失敗是常有的事,但我在過程中學會了許多課本上不會教的知識,也能將課堂上的內容靈活運用。隨著時間的累積,我在面對問題時也能更快找到解決方案。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我們一路闖入了複賽與決賽。雖然過程非常辛苦,但為了追求好的結果,大家都堅持到了最後。最終,我們榮獲了銅牌獎以及最佳骨牌藝術獎,感謝子琦老師的悉心指導,還有大家的陪伴,讓我們取得了這樣優秀的成果。
張博鈞
薰風徐徐,豔陽高照,空蕩的學校裡,陪伴我們的只有蟲鳴與鳥叫。剛考完會考,三年的壓力頓時消散,本應該四處吃喝玩樂,回家大睡一場,好好享受這得來不易的輕鬆時光。然而,不甘於平淡的我們,決心為國中生涯畫上不一樣的句號,毅然踏上了這條漫長的道路──參加本應只屬於高中生的思源科創大賽。 一開始,面對龐雜的資料和燒腦的實作,我們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比賽」。再優秀的學科能力,若只是紙上談兵,也難以轉化為實際成果;再美好的理念,若沒有一次次的實驗和雙手的巧妙創作,也只會停留在夢裡。這次比賽所考驗的,不僅是我們的腦力與創意,更是團隊的協作與默契。在這數個月的比賽過程中,經歷過一次次的挑戰與突破,我們不僅學到了更深、更廣的物理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個負責任、自動自發、從善如流的人。 這次比賽除了累積經驗、豐富學習歷程之外,我相信每個人都從中獲得了不盡相同的成長與養分。最後,我要感謝所有隊友的任勞任怨與努力,尤其要感謝我們的指導老師──呂子琦老師,感謝您不辭辛勞的指導與教誨,沒有您的支持,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成果。
簡睿宏
一如往常,我們上著理化課。當老師介紹完馬達與發電機的差別後,突然提到了「思源創意大賽」,並順便提到了比賽對學習歷程的好處,一聽到可以將比賽過程納入學習歷程,我心裡便萌生了「何不試試看?」的念頭。這些已是半年前的回憶了。 之後,我和同學們組隊決定參加比賽。起初,老師為我們講解了競賽規則,光看那些規定就讓我感到無比緊張,幾乎不想面對,開始製作關卡的第一天,我們正忙著準備物品,結果不小心打翻了一瓶藍色藥水,當下我心想:「完蛋了!回家後媽媽會不會留下不好的印象?」果然,回家後父母對於我整天待在實驗室裡有些不理解。然而,當我們完成第一關後,我拍了影片回家向他們展示成果,漸漸地,他們開始理解我們的辛苦,並轉而鼓勵我。就這樣,我們一步步走到了決賽。 決賽的前一天,我們搭高鐵前往臺中。正式比賽時,我們像平時練習一樣佈置關卡,比賽開始前一個小時,我開始擺放骨牌,沒想到在緊要關頭竟然倒了三次,剩下的十分鐘,我的手抖得像地震般。然而,幸運的是,最後我成功擺好了。雖然比賽中的關卡並不像平時那麼順利,但當頒獎時,我們聽到自己獲得銅牌的那一刻,感到無比驚喜和不敢置信。我們深知,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們的指導老師──子琦老師,他是我們的貴人,沒有他的協助,我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榮耀。